[通訊員 劉豔梅] 10月16日中午,軟件工程專業教師開展了關于如何打好低年級學生程序語言基礎的教研活動會議,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探讨如何打好低年級學生程序語言基礎、提高低年級學生編程能力。學習程序設計語言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項核心任務,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今天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尤其重要。本次活動從學校實驗室條件、理論和實踐課程指導、課外練習、培養學生興趣等幾個方面入手,對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編程能力進行了積極探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興趣的目的。
吳慧婷副教授指出低年級是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認為興趣培養非常重要,教師在理論課堂上應該有美觀的PPT動畫、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案例引入吸引學生。并力求講清楚知道點,不講難題怪題,在課堂上要力求讓每位學生聽懂、聽明白,并能實踐操作。當學生理解了,會做題了,學習上才不會掉對,才能保證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學習習慣在低年級很重要,保持每天自習的習慣對班風、學風都有積極的作用。
劉豔梅副教授強調注重預習和複習、注重小班教學的必要性。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實驗和實習課程尤其重要。在實驗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實驗課小班教學效果最好。教師能在課堂上指導每位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引導,這樣不會遺漏不懂知識點。另外,積極鼓勵學生對新課進行預習、在每次上課前教師對上節課内容進行簡要複習。形成預習-上課-練習-複習的良性循環。
曾丹、塗鑫丹老師強調多樣化課外學習形式的重要性。程序設計課程需要較多的實踐操作,實驗學時遠遠不夠的,課外需要學生自覺做大量練習。教師可以在OJ系統上布置不同等級的練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學生還可以觀看國家級精品課程,聽不同名師的網絡課程,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即使沒有電腦的同學,也應該積極申請學校對外開放機房,抓住資源進行練習。
董建華、周利玲、李魯英等老師認為學生之間樹立榜樣,對帶動中間層次的學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提倡高帶低,老幫新,好幫差,樹立學習榜樣,讓獲得國家和省級競賽一、二等獎的學生在全院起到帶頭作用。開展學習興趣小組,讓優秀學生當小老師,帶動中間一部分學習态度端正,但是基礎還不是很紮實的同學。通過這種互幫互助,提高整個班級,整個年級的成績。
在讨論最後,汪毅副院長肯定了各位教師的意見,也談了自己在教授程序設計課程的經驗以及一些211大學的做法。這些好的好學思路、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全體教師去學習、去摸索!